跆拳道是一种既防身又强身的奥运竞技项目,选手们虽有各种防护器材的保护,但强有力的攻击仍可能造成部分选手遭受运动伤害。因此,如何保护选手、延长选手的运动生涯,成了不可忽视的课题。
跆拳道运动伤害释义
医师认为,跆拳道选手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踝部、足背、膝前部、胫骨、股前部、股后部、腰椎、手指等,此外还有其它20个部位也容易经常受伤,必须多加注意。
医护人员认为强烈撞击、局部过度使用、姿势不正确、用力不当、二度重创、热身方式不对或不足以及技术动作不成熟等,都是造成运动伤害的主要因素,其最常见症状包括挫伤(撞伤)、肌肉拉伤、韧带扭伤、股膜炎、关节炎、肌腱炎等。
预防伤害建议
选手要正确地在训练前及训练后进行适度的热身,训练前热身30分钟左右,训练后20分钟左右。
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必须适当,依年龄、体格、技术熟练程度、训练级别、疲劳恢复情况等实施。
练习或比赛时保护装备必须齐全,对打时一定要穿着完整的护具上场。
每一训练场都应设防护员或医师。
训练期必须保持比赛量级之体位,避免青少年及瘦型身材选手减体重。
注意训练节奏,避免技术水平差异过大的选手对打。
治疗伤害建议
在跆拳道运动伤害发生后,教练及选手必须知道冷敷、热敷、止血、固定、送医院等运动伤害处理方式。WwW.52122.com
冷敷法:将冰块或冰袋直接和皮肤接触10至15分钟,休息5至10分钟,反复4次左右。适用于急性挫伤、关节韧带扭伤、肌肉拉伤等。
热敷(冷热交替式水疗)法:将患处浸于摄氏38至40度的热水中约4至6分钟,随后立刻改浸于摄氏10至16度的水中约1至2分钟,反复5次左右。适用于旧伤或伤势不再恶化时使用。
止血法:于伤口处直接加压、利用压力点控制血流、利用止血袋或止血器止血,同时固定伤者的受伤部分,避免因移位而再度受伤。出血严重时使用。
!
- 上一篇文章: 跆拳道技术训练的方法和手段
- 下一篇文章: 跆拳道基本技术之劈腿要领